![]() |
你所说的话不一定正确,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。——伏尔泰 |
【字体设置:大 中 小】
BANK有风险,进门需谨慎!
今日,哥哥打电话说他的钱存到银行了,五年期,利息更高,只是中间不能动,我问是什么银行,他说是在**储蓄办的,业务员说这种存法利息高,好像还是什么保险,我问到底是存款还是保险,他过了一会说好像是**康保险,我说你马上退了,改成定期存款!在我的解释下,哥哥把钱退了回来,改成了银行存款。
保险怎么能说成存款那,银行明显的在忽悠储户,殊不知,万一你提前用钱,你可就亏大了,按照老百姓的说法是,可折大了。
看看网上的的新闻和帖子怎么说的:
中国网的新闻:
把保费说成存款 保险公司促销耍花招被罚10万
因将保费描述成存款误导消费者,一家大型保险公司被保监会处以10万元罚款。其电子商务部直接负责主管被保监会警告,并罚款1万元。
据保监会公告,2010年4月,这家保险公司产品中心-电话销售保险-“鸿康(A款)保险计划”页面存在误导性内容。按照说明,选择该产品20万基本保额的,选择按月存款,月存560元,存10年,孙小姐即可得到以下保险利益:“存款10年,额外附赠10年保障,保障期间长达20年。”说明中将保费描述为存款,会对消费者产生误导。有消费者投诉称“存款”的表述很容易使对保险了解不多的人误以为“存款送保障”。
记者采访时发现,将存款混淆成保费的情况在业内并不少见。一些电话行销的保险经常以“在某银行存款10万,满10年即送保额20万的保险”或者“每月存入150元,送住院医疗保险”来推销保险产品。很多消费者直到接到保险公司电话回访,才知道自己购买的是保险产品。
百度上说:
***保险公司为何在邮政储蓄设点骗保,将五年保险说成储蓄
保险公司让银行代理的保险,一般被称为银保。有些银行在推荐银保时说成是基金,也有些说成是定期的储蓄等。保险业在我国起步较晚,好多人还不了解,才会被骗。其实,任何的保险,它都一定有一合同的,在合同下来后,您可以仔细的看看,如果觉得与您的需要不符,十天内可以退保,并且不需要任何的手续费用。
楼上的,银行的那种保险,工作人员大多不会跟你说是保险的,会跟你说是投资理财产品。投诉率很高的。保险公司会说不是我们公司的人去卖的,银行说产品不是我们的,找保险公司去。郁闷吧!尤其是很多老头老太太,本来到期取钱来了,胡里糊涂的就。。。。,保险有10天的犹豫期,交几块钱手续费就可以退了,过了10天就不好意思了,属于你单方面解约了,会扣除相应费用,你能退出来的大概是30%-50%。具体的看是什么产品了,银保产品,大多是定期的,你说的5年,正常情况下不到5年你是拿不出来的,要拿出来这个钱,你就是退保,退保就是你单方面解约,如果你觉得这个保险不合适,赶紧退去,无论工作人员怎么忽悠你,合同上写着呢,10天犹豫期退保。
你可以打客服电话要求退保,找银行也没用,那里退不了,得去保险公司柜台,带上投保人和被保人的身份证,户口本。
总之:BANK(银行)有风险,进门需谨慎!
人民网这样说:
保险公司也能办理存款? 保监局:属于违规
最近,市民张女士接到了某人寿保险公司业务员的电话,对方称公司正在销售一款存款送保险的高收益产品,年化收益率最高能达到11%。因为这名业务员频频打电话推销,张女士心里开始怀疑,“难道真能到保险公司存款了?”随后,记者以购买者的身份来到该人寿保险公司进行咨询。一名工作人员热情地接待了记者。工作人员告诉记者,公司推出这样的存款方式其实就是一种理财服务。工作人员帮记者算了一笔账,“银行平均5年期存款利率是4.14%,我们这款产品的收益率可达到4.5%至11%,保本且还赠送死亡险以及重疾险。”工作人员滔滔不绝地说着。看到记者表现出很大的兴趣,工作人员又加了一句“购买者必须得交最低1万元的追加保险费”。仔细分析后,记者终于明白,保险公司真正的目的还是在推销产品。
随后,记者咨询了某银行的一名专业理财师。对方表示,保险公司所谓的储蓄赠送保险,实际上就是给分红险换了一个漂亮的“外衣”。他说:“一般销售人员对于分红险都会做诸如此类的推销,‘只要存到5年,可以拿到远高于定期存款的分红,非常划算’,但事实上,所谓的分红是有条件的,如必须持有保险超过5年,如果存了二三年就提前支取,那么不仅没有收益,本金也会受损失,等于5年之内这笔钱就是一笔‘死钱’。”
我省保监局的工作人员表示,根据相关法律法规,保险公司在介绍产品时不得使用与银行、证券、基金等机构相同的概念性比较,例如不允许使用“存款”、“保本”、“无风险高收益”等误导性字眼。该工作人员认为这种保险公司用存款、储蓄等字眼向市民推销产品的行为,其实是一种消费误导,属于违规。
[本日志由 admin 于 2010-10-26 04:53 PM 编辑]


